挥发性有机污染物(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, VOCs)是形成细颗粒物(PM₂.₅)和臭氧(O₃)的关键前体物之一,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。VOCs种类繁多,主要包括烷烃、烯烃、卤代烃、芳烃及含氧有机物等,广泛来源于石化生产、溶剂使用、交通尾气排放、油气储运及工业涂装等过程。由于其具有高活性和复杂的化学转化路径,VOCs不仅促进光化学烟雾的生成,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

其中,烷烃类化合物虽化学反应活性相对较低,但在大气中含量丰富、排放量大,可通过与羟基自由基(·OH)反应生成过氧自由基,间接促进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(SOA)的形成。长链或支链烷烃在氧化过程中还会生成有机过氧化物、醛酮类等二次污染物,对空气质量造成持续影响。烯烃类VOCs具有较高的不饱和度,反应活性远高于烷烃,是大气光化学反应的主要驱动力之一。它们在阳光作用下极易与·OH、臭氧或NO₃自由基反应,生成光化学烟雾、臭氧及多种有机过氧化物。部分低分子烯烃(如乙烯、丙烯)在城市大气中具有较高浓度,对臭氧生成潜势(OFP,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)贡献显著;而高碳烯烃或芳烯烃还可能通过二次反应生成气溶胶颗粒,增加PM₂.₅负荷。芳烃类VOCs(如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乙苯等)不仅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,而且在大气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多环芳香烃(PAHs)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具有强吸附性和生物累积性。苯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列为Ⅰ类致癌物,长期暴露可导致造血系统疾病及基因突变;甲苯和二甲苯等则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、呼吸刺激和内分泌紊乱。芳烃类化合物同时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,参与大气褐碳的形成,加剧区域性灰霾污染。

总体而言,VOCs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和复杂的光化学转化过程,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双重威胁。高效控制VOCs排放、优化源头替代工艺及强化末端治理技术,已成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与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方向,也是实现区域臭氧与PM₂.₅协同减排的重要基础。

针对VOCs控制的难点(如效率低、能耗高、易失活等),我们发展了多种先进的催化与控制策略。通过构建单原子、氧空位、有序大孔等独特结构,开发了如贵金属Pt基催化剂、过渡金属Cu基催化剂等系列催化剂,深入探究催化活性位点和催化机制,揭示催化剂的构效关系,实现了VOCs在低温甚至室温下的高效催化氧化显著降低了能耗。此外,创新性地利用石墨炔独特的电子结构和sp杂化碳,成功研制了如MoO₃/GDY、CuO/GDY等复合材料,提升了催化分解臭氧和氧化VOCs的活性与稳定性。我们的工作致力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高效、低碳控制,为高效VOCs催化氧化设备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明确的指导。

图(1)高稳定性整体式催化剂制备


图(2)  CuO/TiO₂系列催化剂


图(3)Metal Oxides/GDY复合材料


发表文章

◆ Nat Commun., 2025, 16, 7847-7860

Environ. Sci. Technol., 2024, 58, 18020-18032

J. Hazard. Mater., 2024, 480, 135849-135859

Appl. Surf. Sci., 2023, 618, 156539-156548

Angew. Chem. Int. Ed., 2023, 62, 9158-9166

Environ. Sci. Technol., 2022,56, 3245-3257

Nat. Commun., 2020, 11, 1062-1071

Environ. Sci. Technol., 2020, 54, 15476-15488

ACS Appl. Mater. Interfaces, 2020, 12, 7091-7101